科普 | 靖国神社的历史

[!TIP|style:flat|label:Abstract]    部分内容整理自《靖国神社与日本军国主义》1

  1. 靖国神社的前身是东京招魂社,明治维新后供奉着大量战死的军人,其中包括14名二战甲级战犯。
  2. 靖国神社内的建筑集中体现了日本国家神道的军国主义特征。
  3. 二战后,美军曾想将靖国神社烧毁,但最终保留了下来。

一、靖国神社的由来

   靖国神社是明治维新以后所建立的国家神道神社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始建于明治四年(1869年),原名“东京招魂社”,是为祭祀历次战争中以天皇名义征战致死的士兵的亡灵而建的。1879年6月,改称为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在明治维新后供奉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包括中日甲午战争(1894-5年)、日俄战争(1904-5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今存放着接近250万名为日本战死者的灵位,其中有210万死于二战,包括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2

二、靖国神社体现的军国主义特征

   在日本对外的历次战争中,作为国家神道组成部分的靖国神社都扮演了重要角色。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5月,在靖国神社举行合祀满蒙、上海事变阵亡士兵的临时大祭,在鼓舞士气,培养军国主义思想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日本帝国主义者还在所占领的亚洲地区如南洋群岛、库页岛、朝鲜、中国东北地区和台湾建立神社,以天照大神和国家神道的主要神祗为祭神,有的还依照靖国神社创立建国神灵庙,供人参拜。在占领地区建立神社,正是国家神道侵略性的表现。

   国家神道的军国主义特征,在靖国神社中得到最为集中的体现:靖国神社坐落在东京都市中心部 位的千代田区九段 ,面积约十万多平方米。神社有两座石塔,每座石塔上各嵌有6面青铜板制浮雕,在两座石塔的12面浮雕中除两三面描述有关日本国内战争的场面外,其余全是描述有关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内容。其中包括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中的日本联合舰队、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侵占台湾、炮轰沈阳城、攻占长城、攻占天津、挑动济南事变、发动“8.13事变”,派飞机轰炸苏州城等,完全是一部赤裸裸的侵略战争史。此外,神社内游就馆里还陈列着旧日军使用过的各种武器装备以及大量军人遗像 ,宣扬日本军国主义武运长久的军旗和军刀更是随处可见。展品中甚至包括以活人作制导系统的“樱花”特攻机和“回天”活人鱼雷。为了炫耀侵略者的战功,日本把日军当年侵占东南亚诸国时掠来的地界界桩等也堂而皇之地摆在展厅内。

三、二战后,靖国神社曾面临烧毁

   1945年,美军本想一把火烧毁靖国神社,从精神上彻底解除日本的武装。靖国神社权宫司(负责人)横井时常决定利用盟军总部尊重信教自由的政策,以纯宗教的姿态维护靖国神社,提出了靖国神社由国家神社变为宗教庙宇的方案,甚至提出,可以考虑将靖国神社一带变成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娱乐一条街,设立剧场、音乐厅、美术馆等。

   最后,1945年12月15日,盟军总部发布了麦克阿瑟第448号指令,即所谓的“神道指令”,宣布废止国家神道,实行政教分离。但这道命令却同意靖国神社脱离国家管理成为宗教法人,并与其他宗教团体享受同等待遇。

   可以说,战后初期盟军采取的种种措施,已从法律上剥夺了国家神道的存在权力,摧毁了以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体系 ,使日本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可是日本政府接受上述规定是被迫的,是在占领军美军的强大压力下实施的,并未对其战争行为进行深刻反省,也未从内心真正摒弃国家神道的精神。它妄图恢复国家神道的企图一直未断。


1. 张高翔.(2000).靖国神社与日本军国主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67-69. doi:CNKI:SUN:YNSF.0.2000-04-018.
2. 百度百科 | 靖国神社
Copyright © kidyovr all rights reserved.Last modified time: 2021-11-12 21:26:28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